2012年7月4日上午,上海市卫生局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向近20家媒体宣布了我中心建成“糖化血红蛋白一级参考实验室”的好消息。此次发布会由上海市卫生局新闻与宣传处处长王彤主持,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主任吕元、常务副主任王华梁、临床生化室主任居漪以及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包玉倩参加了发布会。吕元主任首先概要地介绍了中心建成糖化血红蛋白一级参考实验室的背景、最新进展和重要意义。包玉倩主任则从临床专家的角度介绍了糖尿病与糖化血红蛋白的关系、糖化血红蛋白用于监测血糖水平的意义以及本中心参考实验室的建立对于提高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质量的作用。本中心常务副主任王华梁从检验医学专业的角度作了解释和说明。随后,负责该项目的临床生化室主任居漪详细介绍了一级参考方法建成的过程和上海市各级医疗机构开展糖化血红蛋白质量控制的情况以及今后工作的计划。最后,记者们就本中心参考实验室参加国际临床化学联盟(IFCC)的考核过程、参考实验室的建立对全国其它地区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质量起到的积极影响、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意义等问题与专家们进行了充分的互动。发布会后,上海电视台记者即赶至我中心实地参观和拍摄了糖化血红蛋白参考实验室,并对项目负责人及有关专业人员作了专访。电台、各家报纸、网站也纷纷报道了相关情况。
监测血糖水平,是糖尿病控制和诊治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作为评估血糖控制水平的“金标准”,它能稳定可靠地反映检测前3至4个月内平均血糖水平,且不受抽血时间、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过药物等因素的影响,直接提示糖尿病的监控情况及预测并发症的风险。
美国糖尿病学会(ADA)颁布的《2010年糖尿病诊疗指南》和同期发布的《糖尿病诊断和分类》中均正式确定将HbA1c作为糖尿病诊断的一种方法,诊断界值为≥6.5%。《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将2型糖尿病的控制目标确定为HbA1c<7.0%。
作为上海市卫生局授权的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承担着全市临床实验室的监督、指导和服务职能。在上海市卫生局的大力支持下,历经数年艰苦努力,终于成功建立了国际临床化学联盟(IFCC)HbA1c一级参考方法,中心生化研究室2010年被选入IFCC HbA1c标准化工作组候选参考实验室名单。经过多次近乎苛刻的严格考核,近期成为IFCC全球第13家(其余12家均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第一家运行一级参考方法的参考实验室网络中的一员。
为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中心开展了包括HbA1c等糖尿病相关检测项目的一系列质量管理活动,对临床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要求临床实验室每个工作日必须进行室内质量控制,参加每年两次的室间质量评价活动,规范实验室操作,提高检测质量。随着质量管理的不断深入,上海各级医疗机构实验室的质量意识不断加强,参加中心HbA1c质量控制的医院从2008年的122家增加到2012年的275家,检测HbA1c的整体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检测结果的离散度从10%缩小至5%,本市对HbA1c的检测质量标准也由2008年的方法组均值±20%提高到今年的±8%,接近于国际最高的质评标准(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