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专注质量,让生命更健康”为使命,践行“精准、精到、精诚、精进”的价值理念,力争将本中心建设成为行业内最专业和值得信赖的临床检验中心!  
《死亡如此多情》读后感


“感动”,这是一本看着会让人有阵阵酸眼冲动的书。从悲观的角度来说,人生来就是要面对死亡的,一个人至多也有三万多天存活的可能;看死亡如此多情,过好每一天。     (党办/王寅)

通读全书,颇多感动,尤其是看了篇中的故事,几次让我流泪。同时又有许多无奈,更加坚定我“关爱自己、关爱他人、知道取舍、珍惜当下”的生活态度。

 (分子生物学室/肖艳群

死亡有众多的形式。5•12汶川地震,马航失联,每天的交通事故,而最普遍的是疾病。医学上死亡是疾病转归的一种方式,也是自然的方式。但医学技术的进步在延长人寿命的同时,也使死亡变得越来越复杂,生死两难,好死不如赖活着。人应有选择死亡的权利,更要珍惜活的岁月,珍惜健在的亲人、同事、朋友,且行且珍惜!

 (质保科/黄维纲)

当看到“死亡”两个字的时候,有些毛骨悚然,但是看到“多情”两个字与“死亡”联系在一起,我又有些不理解,每个人都会经历死亡,为何能够如此“多情”?

回忆我这三十多年的生活和经历,我发现自己没有明白“生”和“死”这两个问题。文中提到“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不知有几个人能够做到。我觉得只要小心谨慎地生活,不去想生死苦难,平平稳稳地活着就好。我还年轻,还有大好的人生去享受。对于死亡这个话题,我觉得特别得遥远。

然而,当我看完这本书后,突然觉得死亡就在身边。一切生死自有定数,而我更渴望生,也可以说是贪生怕死,或者是珍惜生命。我也不止一次地思考,自己最后会怎样一个死法?最终我没有想到答案。因为在世的人都没有经历过死亡,没人能够说得清死,所以这一切也只是一种想法,一个猜测。

通读全书,从序开始,就把我带入了关于死亡的讨论中。通过疾病重新认识我们的身体和心灵,以及生命和死亡。我们每个人总有一天要面临死亡,如果把死想透想明白了,活着的时候就多了一份自由和洒脱,而当死亡来临时,则能坦然、从容和淡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死亡如此多情》正是一本能让我们把死想明白的书。通过这本书,让人更加懂得生和死,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活,过好每一天。可以说,死亡给我带来了活着的渴望和追求。

 (质保科/郭晓俊)

人的性格和态度决定了一个人活着的方式。看了此书,突然意识到如何面对死亡以及如何选择死亡的方式也由人的性格和人生态度所决定,有时还带着许多的无奈,或许“死如秋叶之静美”的人生比“生如夏花之绚烂”的人生更完美吧!

(分子生物学室/蒋玲丽)

这本书讲述了许多有关死亡的故事。关于死亡的讨论也是人们永远的问题。对于死亡人们会转而从宗教中求解,宗教将死亡看作另一种存在。所以,人们关注的其实还是“生”,就如我们传说经典中讲道:“未知生,焉知死”,好好活着,过好每一天,珍惜当下,才是对自己、家人最好的存在。

(人事科/刘天一)

生命是一种偶然的机遇,而死亡是个必然的过程。“向死而生”,选择坦然,从容面对死亡是一种积极的生命态度。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传奇,在历史的长河中都留下自己的痕迹,而去向彼岸,则是生命中最宁静、庄严、璀璨的时刻,发散能量的灵性在昭示热爱生命,热爱亲人,勇敢面对死亡,临终前保留自己的尊严,那是为生者在未来的岁月里勾勒出的一幅美丽的生命愿景。出生不是一件普通的事,因为宇宙间存在的几乎都是死亡。对于整个宇宙来说,地球上某个角落的生命,只是一瞬即逝、微不足道的东西。死亡只是普遍现象,在任何人身上都平等的事只有死。

(财务科/向妲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