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专注质量,让生命更健康”为使命,践行“精准、精到、精诚、精进”的价值理念,力争将本中心建设成为行业内最专业和值得信赖的临床检验中心!  
参加医学参考测量实验室评审员培训的体会


8月22~25日,在中心统一安排下,我有幸与黄维纲、王青、朱宇清、欧元祝一起参加了在北京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组织的医学参考测量实验室评审员培训。经过4天的培训,感慨万分,我庆幸自己能在这个培训班里得到实实在在的培训,深受各位专家和老师的悉心引领,零距离地感受着专家们在参考测量方面知识的介绍、经验和成效,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一、学习内容

深知这次机会的难得,因此我在学习过程中始终都是全身心地投入,丝毫不敢懈怠,争取让自己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先进经验和知识。这4天,除了听取各位专家、老师的课程外,也积极地向他们请教相关的参考测量知识和评审知识。本次培训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有陈华兴老师的ISO17025介绍,CNAS认可评审处的陈延青、林志国、胡冬梅3位老师分别对近期修订的认可规范文件(CNAS-CL52、RL01、RL02等)、CNAS-CL06、CL07、CL25、CL31以及认可评审程序和报告进行了介绍;参考测量专家杨振华、王惠民、蔡常青和陈宝荣4位老师分别对参考测量实验室国际的情况、ISO17511、ISO15193及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溯源要求(溯源图)、酶学应用说明、血液学应用说明和实验室能力确认方法进行了介绍。最后,CNAS终身评审员李振民老师介绍了参考测量实验室评审技巧(不符合项描述)经验并进行评审案例的分析。通过4天的培训,我对作为实验室认可评审员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并对相关的医学参考测量的知识和技能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二、学习体会

本次医学参考测量评审员培训不同于以往的评审员培训,它更多地是注重医学参考测量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与评审的准则及其应用说明的有机结合,更像是一次评审员的持续性培训。医学参考测量不管是在国际还是国内都是一个新兴的发展学科,认可的标准和释义还都在不断地修订和讨论中,很多知识的理解也仍旧在不断地争论中。

首先,我们学习了认可评审相关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与实验室管理和技术相关的基本术语、参考测量实验室、参考物质,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和量值溯源的基本概念、能力验证、校准和测量能力的相关知识等等。学习课程安排在第一天,作为进一步学习认可准则的基础。

其次,我们了解了医学参考测量实验室与认可相关知识。除了ISO15195文件,还包括ISO17511、ISO15193、ISO15194等标准,另外在酶学参考实验室方面还有ISO18153等标准。医学参考测量实验室评审时首先要满足检测实验室的要求以及对校准的特定要求,ISO15195虽然适用范围小,只针对检验医学,但因添加了特定方面的专业要求,增加了认可难度。医学参考测量实验室是一个需要提供带有规定不确定度的结果的实验室,它的工作条件必须保证其提供的结果可以溯源至现有的最高计量学等级和具有低于常规实验室的测量不确定度,并保证其提供的计量服务可以满足医学要求。医学参考测量实验室还应尽可能实施参考测量程序并且提供准确的、可溯源至国家或国际一级参考物质的测量结果,并尽可能溯源至体现SI国际单位的参考物质。

最后,我们学习了评审过程及评审要点。培训班对实验室认可程序中现场评审部分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主要内容包括:现场评审的工作流程以及每个环节的工作内容、注意事项和评审技巧、现场评审的基本方法和控制要点、技术能力的评审和确认方式、授权签字人的考核要点等等。对评审过程与要点的学习是对上面准则和基础知识的补充、总结和深化,也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总之,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培训。虽然学习过程挺累,但确有不少的收获。

三、学后反思

通过课程的学习,结合自己的工作,我体会到:质量管理不单是纯粹质量体系方面的知识,还应与相关的领域紧密联系起来,就像医学参考测量实验室的评审,你不懂得什么是医学参考测量,不懂得量值溯源,不懂得如何来评估测量不确定度,你在评审的时候就不知道医学参考测量实验室具体的问题所在,更不用谈如何去评审。所以对医学参考测量实验室认可的相关知识我们应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在今后的工作中也要不断总结和学习。